作者:凌云
转自:《东方养生》
导语:提到舞蹈,人们会首先想到艺术与娱乐。其实,可能和它更接近的词是“疗愈”。心理分析学家祖士米亚路说“那些不能舞蹈的人们,事实就是被自我囚禁而失去了生命之调”。如今,那些被自我囚禁的心灵的人们,也可以通过舞蹈获得治疗。
被忽视的舞动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舞动治疗”这个词都十分陌生,但乍听之下却充满吸引力。在压力重重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可谓人人有伤,人人都希望被轻松无痛苦地治疗。舞动治疗的英文Dance Therapy翻译过来其实是舞蹈治疗,可是一提到舞蹈,没有舞蹈基础和艺术细胞的人立即觉得被拒之千里,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所指的“舞蹈”,并非艺术性的表演,也不需要藉由某种舞步、规则的律动呈现,它是指身体自然的动作与反应。因此,随意地摆动身体、走路、说话,甚至纯粹地休息、呼吸,皆是美丽的“舞蹈”。所以,中国人更愿意把它翻译成舞动治疗。
舞动治疗最早发源于现代舞,1940年代二次大战后美国一位现代舞老师Marian Chace被邀请在华盛顿DC的一家圣伊莉萨白医院开始带领精神分裂病患跳舞,这些病患多为当时二次大战退伍军人,长期在医院中形成社交上的隔离与机构化,在chace的带领下,开始重新和他人有了接触。舞蹈对人的精神心理治疗作用开始被重视被挖掘,其后又受到精神分析学派和拉邦动作分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现在较为完整的舞动治疗体系。美国舞动治疗协会(ADTA)于1966年成立,而舞动治疗进入中国也才是这两三年的事,并且只为小圈子里的心理从业人员及心理学爱好者所知,对于这样一个适合每一个现代人进行精神疗愈的方法,实在有点可惜。
中德舞动治疗项目负责人李微笑博士告诉记者,由于舞动治疗引入中国较晚,且舞动治疗师培训过程严苛漫长、学习成本很高,目前,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总共只有不超过10名具有美国或德国认证的注册舞动治疗师。在台湾,舞动治疗发展相对走在前列。2002年3月, 台湾舞动治疗协会成立。2003年台湾爆发了严重的sars瘟疫,许多医护人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打击,台湾舞动治疗协会在帮助这些医护人员恢复精神健康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中国大陆目前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自杀和抑郁症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35亿美元。由于服用药物的患者通常需要承担沉重的医疗费用同时还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如果舞动治疗能普及开来,无疑将帮助到更多人。
舞动为什么能治病?
舞动身体就能治病?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从舞蹈的起源上就能找到答案。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动身体实在是“情动于中”的自然反射,反过来说,动作又可以回过头来影响到心理,行为就像是个人特质的镜子,是一个人内在的显露,当肉体感官感应外来环境的刺激并做出对应的动作时,人的反应思想也同时跟着快速而敏锐地运转,因此当身体的动作模式发生改变时,人们也开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
因此在舞动治疗的过程中,舞动治疗师要做的就是设计不同的场景,引导大家自由发挥地做各种动作,在舞动中带领每个人找到身心的统一,逐渐完成疗愈的过程。
台湾舞动治疗师万荣绪认为:“在舞动治疗的观念中,身体会记忆累积个体自身的生命经验与转变,身体的动作方式就是这些记忆的展现,因此人们的身体动作不仅是发自内在的人格展现,它也算是直接属于人格的一部分,当身体发生改变时,内在心灵与外在身体必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因而可以透过动作发展来成就个体心灵的成长。”
除了个人的心理疗愈外,运用身体建立彼此的人际关系也是舞动治疗中非常吸引人的部分,因而舞动治疗也被广泛应用在亲密关系、团队建设上,肢体动作比语言更容易打破人的防御心、孤立的行为习惯及与他人接触沟通的界线或困难,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情景还原
根据不同的诉求,舞动治疗可以分为“压力管理”、“提升女性魅力”、“职业规划与发展”、“干预慢性身心疾病”、“亲密关系”、“团队建设”等专题进行,也可以针对特殊人群提供支持,比如曾遭受过性侵的女性。可以做一对一的个案,但大多数时候,在20人以内的小团体中完成会收到更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来自他人的能量和团队的影响与支持,更能模拟人处在社会关系中的情境。
场景一:融入与连结
一团毛线在体验者手中传递,要求大家每个人都拿到毛线,自己持有毛线的同时,也要把毛线球传给下面的同伴。这样简单的一个传递动作,每个人做出来却千差万别,有的人面带微笑地递到对方手中,有的人递的时候不好意思和接受者有眼神交流,有的人只是远远地抛过去,有的人没等对方递过来就迫不及待地过去拿⋯⋯所有人拿到毛线后导师要求大家跟着音乐随意舞动,有的人拽着线头走到圈子中间,有的人悄悄躲到最后面,有的人用线把自己缠起来,有的人试图让线一直处于绷直的状态⋯⋯
舞动治疗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是“非评价性的”,所以导师并不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任何点评,在这一体系里,这些动作也完全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体验者在当下情绪的自然流露,甚至可以说人格的自然流露。就像李微笑博士说的,舞动治疗的现场从来不设旁观席,因为没有身处其中的人,完全不能体会这些看似没有任何章法及难度的动作有什么意义。而对于亲身体验的人来说,仅仅通过毛线球的连结,已经完成了这第一天活动的破冰,虽然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同伴们的姓名,但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更大的亲近与熟悉,身体正慢慢打开,动作正慢慢协调,自己的身心正在建立起统一的连结。
场景二:依靠与支撑
导师要求大家光脚站在地板上,感受大地带给你的支撑力; 然后再靠在同伴身上,感受来自同伴的支持,温暖; 体会有对方的依靠,就可以很轻易地站起来。然后要求体验者 闭上眼睛,做自己想做的动作,不要怕摔到,不要怕碰壁,因为在身后,有同伴在保护你。这是舞动治疗中常用的一个关于支撑的小练习,可以看到在联系过程中,有些人闭上眼睛后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大幅舞动,而有的人几乎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有的人需要触摸到同伴的存在才敢舞动,有的人连寻求同伴的支撑也显得小心翼翼。
这个环节过后,导师依然不做任何点评,而是要求大家围成一圈彼此分享体会,有一位干练职业女性模样的体验者说:“我在工作中,生活中扮演的都是支持别人,给别人依靠,为别人着想的角色,要不是刚才忘情的练习,我都快忘记被支撑原来是那么舒服的感觉,原来我也需要被支撑,也需要依靠别人。以前别人都说我没女人味儿,我还不明白怎么才能有女人味儿,就在刚才那一瞬,依靠在同伴身上的那一瞬,我觉得自己找到点儿女人味了。”
场景三:镜面反射练习
这个练习要求两人一组对面而立,一人随意做动作,另一人扮演镜中的他对应模仿。体验者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在他人身上的呈现,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我的运动方式:自己是否只使用手臂、上身的动作?动作是大气的还是局促的?是否动作过于迅速和复杂,让对方难以模仿?和镜中的“自己”是否有眼神交流和良好的默契?如果没有,请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在在回避的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练习也适用于自己在家对着真实的镜子做,对提高自我认知和身心协调、建立自信有很大帮助。
体验者感言(摘自网络)
令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我的身心是那样的放松。我感觉自己像植物一样在生长,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董雅一
3天下来,我感觉我的身心放松了许多。我有一些情感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该走进这段婚姻,不过现在我有点想通了,很多外部世界的看法、物质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我自己是不是能够得到快乐。这种通过舞蹈让心觉醒的方法真的很神奇。
——韩小姐
我在舞动治疗工作坊里触及到自己最深最痛的孤独内核,似乎也和人类的孤独和痛苦相通,这种孤独痛苦可能源于神经系统高度进化导致的对身体的长久忽视!
——宋毅,国内知名员工帮助计划咨询师
欢迎转载转发,但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面二维码 可以关注我们哦~
关注阿波罗学院——了解我们最新动态与课程信息。
公众微信:ApolloXY
新浪微博:@李微笑-阿波罗学院
联系电话:15801578241/15110153223
邮箱:mail@chinadmt.com
网址: www.apolloing.com
www.chinadmt.com
阿波罗学院,让生命更丰富。